
紫微鬥數究竟是何人所創?有什麼樣的由來?
紫微鬥數和八字一樣,都源自於國學《易經》,是中國人發明的算命術,號稱「天下第一神數」。
紫微鬥數的起源與發展
紫微鬥數的發明者相傳為五代末、北宋初的著名道家陳摶(陳希夷)。另有傳言說是呂純陽(呂洞賓)傳給陳希夷的。
紫微鬥數的前身,是十八飛星。而十八飛星脫胎於五星,等於是簡化版的五星祿命術。五星亦謂七政四餘,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五星,及太陰、太陽,謂之「七政」;紫氣、月孛、羅喉、計都,是為「四餘」。紫微鬥數自開始起就是一種博大精深的預測術,與西洋占星亦有淵源。
紫微鬥數在古代被尊稱為「帝王學」,並在皇宮中設有「欽天監」對其進行研究,能接觸到紫微鬥數的人只限於皇族中人或是有皇帝欽點的官員。由於理論嚴謹,計算複雜,幾千年來非普通人可以接觸,更不用說研習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八字在民間流傳較廣,而紫微鬥數卻少為人知的原因。
後來隨著國民黨退守台灣島,帶走了大批有聲望、財富的大貴族,其中也不乏封建皇族後裔,有關於紫微鬥數的書籍也隨之流入台灣。因此,台灣產生了大批對其進行研究的專家學者,併流入民間,致使紫微鬥數在台灣的傳承度與知名度比大陸要高得多。
紫微鬥數的派別
目前流傳的《紫微鬥數全書》為清同治年間所刻,使用的辭彙與說明都是古文。而古文的內容看過的都知道,一是艱澀難懂,二是失之過簡,導致後代研究者依己所需各有解釋,發展成不同派別。
其中主流派別有南北兩派之分,南派重星曜本質,星耀多,推論以星曜架構為主體,又稱為三合派;而北派重星曜化氣,星曜少,推論以宮內架構為主體,也叫四化派。
派別
北派
南派
別稱
四化派
三合派
重點
重星曜之化氣,星曜少
重星曜本質,星曜多
主體
以宮位架構為主體
以星曜為主體
兩大派別均對紫微鬥數有所貢獻,前者將《紫微鬥數全書》中的星性解讀以現今人之社會風俗加以修正,而不流於古文;後者歸納紫微鬥數之構成理論,加以詮釋,顧其本末。
南派(三合派)之中,中州派較為著名。最初起源於洛陽,祖師是白玉蟬和吳景鸞,據說,每代只收一個弟子口述相傳。直到王亭之先生公開所學以後,才命名為中州派。
陸斌兆的《世傳欽天監秘笈》,王亭之的《紫微星訣》,都是中州派典籍的代表。
北派(四化派)中又以飛星派較為活躍,無論論命的法則、時間的掌握、以及流運的推算手法上,都和傳統的南派學說有很明顯的分別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北派在推算流運上是填補了傳統紫微鬥數的空白。
除了這兩個主要派別,三合派系中還有紫雲派、現代派、天機派、沈氏紫微、佔驗派、透天派、天運合參派、新詮派……等派別;四化派系中也湧現出了河洛派、欽天門、仙宗派等新派別,不過不少派別如曇花一現,現如今很多已消失不見。
不論哪種派別,都是從紫微鬥數局部去發展建構,各執一說,多停留在術的研究上,忽略了對理深入細緻的驗證與考究。這是古代科技程度所局限,能夠記錄的樣本有限,加上不同朝代價值觀的差異,導致古書中常有錯誤的論斷。
科技派的興起
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,紫微鬥數得以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行驗證,研究結果表明,紫微鬥數是中國古老的實用科學,是世界最早的心理學,是中國最早對個性基因的研究,分析人的個性準確無比,具有非常巨大的實用價值。
研究同時也發現,現存的紫微鬥數研究著作中居然有超過50%的內容是倒果為因、迷信宿命、負面恐嚇的結論。如果被江湖術士胡亂套用,老祖宗的偉大智慧將成為封建迷信的恐嚇工具,給人生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。
為了給傳統國學正名,給紫微鬥數正名,湘籍台灣人張盛舒先生研究紫微鬥數30年後,通過科技紫微星座網這個平台,根據數百萬樣本的研究分析,結合現代心理學、管理學、人際學、教育學、成功學等學科,對紫微鬥數進行了全新的詮釋。他以現代化、科學化、簡單化、實用化為宗旨,強調破除迷信宿命,提倡正確的造命觀。並利用網際網路進行普及,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得以傳承發揚,服務大眾。
何謂造命?
造命,就是用紫微命盤來了解自己的天賦能力和能量變化,用對的方法來規劃人生的方向,進而創造自己的命運。因為算命是靜態的、消極的,造命卻是動態的、積極的,每個人都應該造命,才不會自我設限,也才能不斷的突破自我的桎梏,挑戰自我的極限。